造紙人的故事


造紙人的故事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現在人手一機,滑呀滑!被冰冷高科技包圍的你,是否還記得屬於紙的溫度呢?一張張的紙張,有薄有厚,有粗有平滑,我們每天接觸使用的各式紙張,諸如牛皮紙、道林紙、發票紙、衛生紙、新聞紙,或是香菸紙,甚至是鈔票紙等,都是從紙廠的紙機一捲捲生產出來的。雖然是機械製紙,但這仍是需要造紙人的技藝,紙漿的產生、紙漿的濃度、紙機抄紙的速度,以及紙張的尺寸,這仍是需要靠造紙人的經驗和技藝才能生產出完美的紙張。雖然紙本已逐漸被電子化,但在過去製紙在臺灣也算是一大產業,現在位於宜蘭縣五結鄉的中興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曾經是全東南亞最大的製紙工廠,中興紙廠的舊址。曾經這一家製紙工廠撐起了一整個生活圈的生活與經濟,對於在紙廠工作的人們而言,她就是他們的家,給予他們教育、生活,為他們帶來朋友,甚至是未來的伴侶。在紙機旁的生活也許單調且機械化的,但因為有工作伙伴的存在,使得製造紙張的過程中,有喜悅,有悲傷,有歡樂,有懊惱,這都是屬於紙廠的生活記憶,即使她已不復從前繁景,對於造紙人而言,卻是無可取代的。
                                                                                                                                                                                                                        「嗡嗡嗡」的機器聲幾乎掩蓋住周遭的一切聲響,而抄紙機為除去水份所產生的濕熱的溫度襲面而來和附著在身在紙塵,一切對於造紙人而言,是如此的不適,卻也是如此的習慣,是紙機的作業員們習以為常的環境。上班的時間也許固定,工作的步驟也許單調,但每天仍有那麼點不同在這他們生活的紙廠裡。工作也許枯燥平淡,但每天和一起工作夥伴相處,這平淡中多了點趣味,「今天需要製作什麼樣的紙張,紙漿的濃度和比例如何呢?」機台前的人們商討著如何調整。傳紙時,考驗著造紙人們的默契,一個接著一個。看似簡單的步驟其實蘊藏的危險,若不是累積的經驗和對彼此的信賴。除了紙機旁工作的人們,還有不斷為機器們為維修的工作單位,一天24個小時,即使是凌晨半夜也照樣要隨傳隨到。以及在紙廠工作的其他人們,為造紙而持續的努力和堅持,使得紙業能持續不斷地在生活圈存在。
忙碌一天,最放鬆的時刻,莫過於下班的鈴聲響起,緊繃的神經終於能夠卸下。曾經從紙廠大門湧出辛苦一整天的造紙人們,多達兩千人,這使得二結街道和四結街道總是熱鬧非凡,有的三三兩兩結對到阿魚仔大飯店準備好好地餵飽一下肚子,有的則想和朋友小酌一杯。另外,也有人準備到細興行買點小菜回家當晚餐,或是到新東華理髮廳理一個帥氣的髮型準備來個晚餐約會。即使現在的中興紙廠已走向民營化,但造紙人卻也不曾停下腳步,希望為這個地區,屬於「紙」的文化能繼續傳承,用他們的經驗與記憶接續屬於中興人的造紙故事。

中興紙廠曾是東南亞最大的製紙工廠,最初是宜蘭臺南製糖株式會社社長鈴木梅四郎為了研發以蔗渣製紙的技術,派人到日本學習。1918年,赴日學習製紙技術的人員返臺後,在二結糖廠附設的製紙工廠安裝製紙機器,也就是現在的五號紙機。1919年五月,五號紙機在這一年成功使用蔗渣造紙。今年2019年剛好是五號紙機運轉一百周年。五號機是二結地區機械製紙運轉的第一台,直到今年初還在興中紙業運轉。不同的紙機,因為車速、特性不同,用來製作不同的紙張,五號機陪伴這個地區一個世紀,在那個科技尚未發達的時代,使用五號機機械製紙的工作,需要使用大量人力,許多的造紙人每日上班下班,與紙、紙機、紙廠共同打拼,一起譜寫出許多故事。

本期紙享興村透過將近一甲子把人生奉獻各式紙張的造紙人分享工作經驗,回憶當時的苦與甜。紙機旁的造紙作業員各司其職,展現像紙張一樣「柔軟中帶著堅韌」的專業職人態度。員工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與紙廠相遇,有些人十幾歲就進入紙廠,有的人當完兵才進入紙廠,在紙廠結交好友,結識伴侶,如同製造紙張的過程一般,經過磨木、蒸解、洗漿、漂白、搖晃、然後沈澱,層層疊疊的紙纖維交織出人生的歲月。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在地超過半世紀的專業肉鋪:二利肉行

飄香三代的全興農產加工廠

衛生紙-超高級伴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