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9的文章

《紙享興村》001如此繁華好時光

圖片
編輯的話 文/吳鴻銘 「中興紙廠」曾經是全臺灣最大的造紙工廠,陪伴著社區的居民,一起見證了近百年的歷史和文化。在長輩們的心中,中興曾經是比公家機關福利還要好的鐵飯碗,不僅有穩定的工作可以溫飽,更成了能遮風避雨的家,充滿著濃濃的人情味,是「中興人」心中抹滅不掉的驕傲與記憶。 然而隨著時間嬗遞,它的故事也在時間的曝曬下,漸漸地褪去了顏色。如今要再重溫「中興紙廠」的面貌,除了書上的文字、留存下來的黑白照片外,就是人們口耳相傳的故事了。 我們希望以這份「紙享興村」刊物作為開始,分享中興紙廠周圍居民過往的生活樣貌,讓更多人能了解曾經屬於這片土地的故事,回顧曾經如此繁華的好時光。

節慶遊戲-中秋節的摃餅

圖片
節慶遊戲-中秋節的摃餅 摃餅遊戲。(大二結文化基金會提供) 節慶是許多孩子共同期待的日子,在紙廠宿舍的孩子們也不例外,遇到重要的年節時,與長輩一起做著甜粿、發粿、菜頭粿;跟著父母親到四結福德廟、有應公廟拜拜;農曆新年與玩伴一起放鞭炮、煙火,都是許多孩子們每年生活的一部分。 不過比較特殊的,就是中秋節玩的遊戲,那時烤肉還不是中秋節必備的活動!除了家家戶戶拿出板凳在家門口賞月外,二結、四結、廠內的宿舍也會舉辦中秋節的「摃餅」活動,總是吸引大大小小孩子一起參加。 「摃餅」並不是打在餅上,大人們會先在椅子上擺著一個鐵盒,讓孩子逐一輪流參加,輪到的孩子手裡拿著棍棒,再用布條蒙上眼睛,確定看不見路後,聽著身邊的人指揮方向,戰戰兢兢地往前進,拉長耳朵聽著在一旁的觀眾喊著「前進、前進、左邊、右邊、前進、前進」,一步一步小心走著,當一聽到大家喊著「好、好、停~」時,便馬上停下腳步,往前用力一打,「砰、啪、砰」的聲音響起,便開心拿起眼睛上的布條,趕緊到一旁領取獎品-令人垂涎三尺的「中秋月餅」一個。 好不容易盼到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只拿到一個獎品怎麼會夠?機靈的孩子把手中的獎品塞進衣服裡之後,再到隊伍後方重新排隊,搓手準備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如果聽說紙廠內宿舍「摃餅」獎品比較好一點,二結、四結的孩子還會一起趕場,到處挑戰,等衣服裡塞滿了月餅、柚子等獎品,再心滿意足地回家分享。

衛生紙-超高級伴手禮

圖片
衛生紙-超高級伴手禮 中興紙廠所生產的衛生紙(大二結文化基金會提供) 紙廠眾多的福利中,讓許多人津津樂道的就是發衛生紙了。衛生紙雖然是紙廠的產品,也會定期會發給每位員工六包或八包,作為員工福利,因此家裡只要有人在紙廠工作,就有高級又免費的衛生紙可使用,對生活提供不少便利。 這灰藍色包裝的衛生紙,不僅僅是紙廠員工,也是許多親朋好友的回憶之一,當時發下的衛生紙,除了自用外,經常拿來當作餽贈親友的禮品,而且頗為體面,因此許多員工將衛生紙視為極佳福利,就連舉行大型祭祀活動「王公生」時,家家戶戶大開流水席,除了製作紅龜粿等作為伴手禮,有時也會附上衛生紙做為伴手相贈,讓訪客酒足飯飽之際,也帶著衛生紙一起返家。 送衛生紙當伴手禮?現在看來,或許無法想像,但試想在1960年代,許多鄉村地區,普遍都還在使用粗糙的「草紙」作為衛生紙使用,紙廠出產的衛生紙,紙質細緻精美,除了壓花紋路較淺外,品質與現在的衛生紙已不相上下,難怪會是人人喜愛的伴手禮。直到今日,都還有人典藏著幾包中興牌衛生紙做為紀念。

二結宿舍-比家人關係還穩固的共居時代

圖片
二結宿舍-比家人關係還穩固的共居時代 1954年拍攝的二結村街景(宜蘭縣史館提供) 1950年代,中興紙廠在二結、四結和廠內均設有宿舍,廠內提供給坐辦公室的「職員」居住,比較像是高級住宅區,廠外的二結和四結宿舍,住的就是勞工階級的「工員」了,二結宿舍是一排排連棟平房,規劃了有客廳和大通鋪的房間、廚房與衛浴,屋子前後還有小空地,這就是部分紙廠員工與孩子們生活與成長的所在。 秋月姐就是在二結宿舍長大的孩子,後來才又搬到四結宿舍。在她兒時的記憶裡,宿舍的孩子們總是成群結隊一起遊戲,大夥一起到宿舍後方的田地裡玩耍,採食番茄、小黃瓜,在水圳裡抓泥鰍,每當看到地主從遠遠的地方趕來,同伴們大喊著「有人來啦~」,再趕緊一哄而散,當然也不是每次都那麼幸運,難免有時候被地主投訴到家裡,也是落得一起被修理的景況。 宿舍的生活中,許多事情也是這樣同甘共苦,彼此分享,鄰居在後院養大的豬,賣出去之後帶回來的豬血,便用碗公裝著,挨家挨戶分享;家有喜酒、辦桌,也不忘將菜尾整理好,分享給大家;秋月姐收到遠在彰化的阿嬤寄來沉甸甸的水果,也會切好再送給鄰居。 不是只有喜樂一起分享,颱風過後共同維修宿舍也是常有的記憶。1962年紙廠大火,與紙廠緊鄰一圳之隔的宿舍,當時岌岌可危,在強烈火勢中大家高聲呼喊提醒,群策群力不斷用各種方式裝水潑溼所有房舍,以免高溫引發火勢,還協助將鄰居家中神明、公媽牌位避難,一起守護家園,奔走了一晚,所幸最後平安無事。 「過去的宿舍生活實在勁樸實。」秋月姐說,天氣好的時候,大家在前院曬榻榻米;晚上一起在院子或坐或躺,看著星空閒話家常,簡單卻美好。 紙廠的宿舍讓員工有個安居的場所,整個宿舍就像是大家庭般彼此支持,雖然二結宿舍的住戶們都是收入不高的「工員」,生活並不豐裕,卻有著不服輸又認真的性格。

中山堂-紙廠就是娛樂城

圖片
中山堂-紙廠就是娛樂城 展示中模擬的中山堂電影院 位於中興紙廠大門斜對面,隔著車來車往的台九省道,就是50年代中山堂的所在地,中山堂周邊包括福利社、理髮部、洗衣部、冰店、食堂等店家,當時這小小的一區榮景堪比台北的信義威秀,是員工們假日的休閒場所。 1950年代,紙廠曾在廠內露天播放電影,之後才移到中山堂內,每週日三場電影欣賞,並不對外發售門票,僅提供員工與眷屬入場欣賞,放映的電影多屬一流的片子,對小孩們來說有莫大的吸引力,但電影票不是每次都有,有票的時候從大門進場,沒票的時候,那就只好想辦法了~ 當過孩子的都知道,最能讓孩子勇往直前的,就是莫名的勇氣,為了免費入場,有時候拉陌生人的衣角,冒充他的小孩進場;或在地上尋找,拼貼被丟棄的票根,借屍還魂;真的無法天時地利也人和,那就要自己創造機會了,和場內的朋友裡應外合,伺機偷開大門,再趁兵荒馬亂從門外衝進去。當時中山堂的管理員趙先生,總是穿著馬靴,戴著帥氣的牛仔帽,大家都稱呼他是「西部」(台語),調皮的孩子們常和他上演追逐戰。不過西部先生也不是一板一眼,有時候電影播過一半,就打開門讓大家可以進到場內一飽眼福,細膩的人情味不經意地隱藏在一舉一動中。 沒電影可以看的時候,就看電視。中山堂一旁的福利社有部電視,每到晚間,附近的大人、小孩,便聚集在廣場上,排排坐等著看電視,直到晚上11點電視收播,才意猶未盡地逐漸散去。另外還有食堂、理髮部、洗衣店、冰店這些店家,提供了方便又經濟實惠的服務,讓紙廠的員工和家庭,留下了許多快樂的記憶。

社區故事座談會-二結街道的發展

圖片
社區故事座談會-二結街道的發展 2月23日下午在二結穀倉舉行了社區故事座談會,邀請二結地區耆老們參加。 從1950年代的二結老街作為記憶的回顧點,起先的長輩們羞澀地語字,直到林奠鴻老師提起兒時的種種,討論逐漸熱鬧了起來,想起以前的二結街道,一家家的商店,有雜貨店、有理髮店、賣饅頭的、打棉被的。回憶被逐漸勾起,宛如場景歷歷在目。 《糖廠甘蔗的小故事》 通往二結糖廠道路的草叢邊正埋伏著貨車司機強大的對手們-孩子們,轟~隆隆~比賽的哨聲已響起,目標就位,滿載甘蔗的貨車已出現在路上,凹凸不平的道路使貨車上的甘蔗們晃啊晃,孩子們的心也跟著晃啊晃,追逐著貨車的身影,瞄準目標,抓準時機,順勢一抽,天真的笑容,點心有著落了。這就是屬於他們的回憶。想起小時候做的事情!玩的遊戲!吃的東西!啊~真是難忘的滋味呀!

四結福德廟「過火」儀式

圖片
四結福德廟「過火」儀式 四結福德廟土地公聖誕「過火」儀式 「過火」又稱「踏火」,民間信仰者認為通過這個儀式可以除穢、去邪、解厄。除了增強神威,也可以讓參與地信徒們避邪,保平安。 四結福德廟-福德正神聖誕 農曆二月初二是福德正神的聖誕,為此舉行「過火」的儀式。 首先要先向神明們稟明今日是哪位神明的聖誕,會做些什麼,準備了哪些東西。然後再請示詢問神明今天過火的事項,可不可以開始?需要注意什麼?誰先領頭?這個請示的儀式相當重要,如果神明們沒有同意,所有活動都會卡在這裡,無法進行。詢問完過後才能正式開始「過火」儀式,前置作業也相當重要,「淨空轎」,敲鑼宣鼓,請神明到「將斗桌」,過程繁多卻慎重。前置作業完成後,廟方將一袋袋的黃沉沉的金紙鋪堆在柏油路上,看起來頗為壯觀呢!別看金紙堆的位置看似簡單,其實是經數次的詢問和確認才能定下方位。雖然看似簡單的儀式,卻是許多人的心力與精神。讓人覺得壯觀熱血的可能是信徒們一鼓作氣踏過火堆的時間吧!但面臨火焰熱度的侵襲,信徒們仍能無所畏懼地向前衝,除了勇氣可嘉,我想更重要的是對神明們虔誠的心吧!在神明過完火後,大家紛紛拿著衣物、穿戴的配件,甚至是包包,在金紙堆上過過,祈求平安順利。對於「過火」儀式,除了能感受到神明給予人們的力量以外,也感受到大家對於傳統儀式的堅持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