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9的文章

第一階段工作坊1-資源議題盤點工作坊

圖片
第一階段工作坊1-資源議題盤點工作坊 分組討論 108年5月24日星期五, 下午 2 : 00 我們在興中國中,舉辦了本案第一階段第一場的工作坊,這次除了邀請二、三、四結六村及社區代表外,我們也特別邀請黃政溟等多位社區資深耆老,進行中興紙廠產業生活圈的資源、議題盤點及願景發展與需求討論。這次的工作坊依二結及四結產業生活圈劃分二組,其中由林奠鴻老師帶領鎮安、二結、三興等三村,陳育貞老師帶領中興、上四、四結等三村,引導大家進行分組討論。本次工作坊除了我們已調查掌握的資訊外,也希望透過此次的討論能帶給我們更多的訊息,同時也希望社區的居民們在參與的過程能夠喚起更多的記憶與情感。特別感謝村長及理事長為我們邀請社區居民,也感謝此次前來參與的居民們,大家的熱烈討論將成為我們這次工作坊最大的回饋。同時也感謝興中國中以及宜蘭樹藝景觀所為我們提供場地。

善用工具-有限的物資卻是無限的創意

圖片
善用工具-有限的物資卻是無限的創意 五十年代童玩大集合 1950年代二結郵局旁的後方,有處紙廠的廢棄物堆置場,每當紙廠的廢棄物推出來,附近的孩子們便一擁而上,幫忙推到堆置場後,從中翻找出鐵、銅、螺絲等金屬物品,難道那時的孩子就懂得資源回收的概念?其實最大的誘因,是源自下午「瑯、瑯、瑯」聲響起,那就表示收破銅爛鐵的人來了,除了回收,車上還有爆米香、補鼎、補生鍋(senn-ue),一聽到清脆的「瑯、瑯、瑯」聲響起,孩子們眼睛一亮,便開始拿出收集來的回收物,開始秤重,好換麥芽糖來吃。 同樣在郵局的空地上,有顆大飽樹,樹幹敲破皮後,會流出白色乳液,於是大家便會弄一丸泥土,捏塑成方形,沾滿樹液,乾掉之後就變成山寨「橡皮擦」,看似橡皮擦,但在作業本上卻是越擦越黑,也是一種玩笑的惡趣味。 台灣正風行棒球運動時,四結的一群孩子們也跟風組了棒球隊,村裡許多地方都是練習的棒球場,時常就在收成後的稻田裡,或是學校的操場上大戰九局,當時,不是每個人都有正規的棒球用具,幸運的時候,勉強湊出一隊手套輪流使用,多數時候,除了投手、捕手有手套之外,其他隊員往往只能仰賴父母提供的「真皮」手套徒手接球,一樣玩得不亦樂乎。除了村裡的內戰之外,有時也與鄰近的篤行三村等聚落的孩子,在學校操場上分隊比賽,比賽成績則各有勝負。 在那樣物資匱乏的年代,利用有限的物資,就能換得快樂的回憶,反而發揮的創意更無限,好像比手機或電玩遊戲更令人感覺踏實呢!

公共浴室-徹底放鬆的最佳場所

公共浴室-徹底放鬆的最佳場所 在日韓的戲劇裡常出現的公共澡堂,過去在紙廠也是日常景象。因為紙廠工作性質緣故,工員們忙碌一天後,經常全身灰塵、又髒又黏,因此在工廠內設有浴室,利用管道接來工廠蒸煮紙漿冒出的蒸氣,將冷水加熱,讓員工在下班前到浴室盥洗一番,成了許多人下班返家前的重要儀式之一,再神清氣爽地回家休息。 除了工廠內的浴室,在四結宿舍裡,設有男女各一間的公共浴室,提供宿舍員工與家屬使用。通常到了傍晚,就看到左鄰右舍捧著臉盆,帶著毛巾、肥皂及衣褲,從宿舍走到公共浴室,洗淨一天累積下來的污垢汗臭。 公共浴室有個大浴池,四周的牆上設有水龍頭,入浴前先將身子沖洗乾淨後,再到浴池中洗浴、泡澡。孩子們放學後,一起相約到浴室洗澡,這個時間大人們都還沒下班,只有小孩的浴室就成了水上樂園,大家把地面打溼,然後潑上肥皂水,一屁股坐在臉盆裡,在濕滑的地板上瘋狂地滑來滑去,有時連臉盆都扔在一旁,光著屁股在地上打滾。等大人們陸續進到浴室盥洗,這些孩子便趕緊清洗乾淨,先跑為妙。 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後,洗上舒服的熱水澡,在浴室裡大家坦誠相見,暢談天南地北,身心應該都能舒暢許多吧!畢竟紓解今天的勞累,明天才能繼續打拼。

風華而美好的紙城記憶

圖片
風華而美好的紙城記憶 交通車與司機林維新(林義登提供) 蘭陽溪如一條蜿蜒柔軟的緞帶,由西向東展開沒入太平洋,將廣大平坦的蘭陽平原劃分為溪南、溪北兩大區域,從溪北跨入溪南的第一個聚落,便是二結,從清領時期的渡船口撐渡開始,到公路橋、鐵路橋開通,以及後來的新台九線開闢,二結的舊店仔街、新店仔街,以及四結的十一間仔等聚落,沿著這條縱貫線逐漸發展成形。 因為位置處於交通樞紐,再加上糖廠與紙廠設立後,更多外來人口陸續移入,紙廠穩定的收入,對當時家庭的維護有很大幫助,而各項福利措施,除了讓員工有更安定的生活,為紙廠提供了更穩定的生產能量,受益者也包括員工的眷屬,可謂食衣住行育樂面面俱到。 要能工作得安心,打造安住的環境是第一要解決的問題,從日治中期開始到1980年代期間,紙廠陸續在廠內、二結、四結三處設有員工宿舍,原提供給員工與眷屬的中山堂(電影院)、理髮店、洗衣店、冰店等福利服務設施,也逐漸成為社區生活的一部分,每個星期都會播放電影的中山堂,員工與眷屬可以憑紙廠發的電影票免費入場觀賞;加上十一間仔上的力阿卡工廠等商號,與沿路陸續建成的房舍,除了增強生活機能,也豐富了二結的聚落樣貌。 為了照顧員工行的方便,1960年代,紙廠便買了兩部交通車,上午7點從四結發車,載著員工子女到宜蘭上學,回程再載宜蘭的員工到紙廠上班,9點多則載著眷屬到羅東買菜;下午5點送員工下班返回宜蘭,再將學生載回家,每個星期二、四、六晚上,還要載員工及家屬到羅東逛街、看電影,進行溫馨接送情。 為了讓員工在家庭照顧上無後顧之憂,紙廠設有附設幼兒園(子弟學校), 1949年成立學進國小羅紙分班;1951年起,除了提供女性職員生育子女的產假外,並在警衛室旁設置有一哺乳室,提供女性職員產後每天早、晚各一次的哺乳時間,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福利措施。 也因此1950-1980年代,許多紙廠人在宿舍成家生子,因此宿舍裡總可以看見一大群孩子在一起玩耍。在那個還沒有安親班、手機、電玩,就連電視都尚未普及的時代,村庄裡的街道、廟埕、稻埕、亭仔腳、圳溝和溪畔,就是安置孩子們的所在。紙廠的中山堂、福利社、四角窟、輕便車道、木料場是孩子們的遊樂場,玩具更是自己動手製作,一個鐵罐、幾顆彈珠、幾個陀螺、幾張紙牌,便能與玩伴們玩上大半天。 通往二結紙廠大門的紙廠路,是筆直的大道,這便成了大家的遊戲場。一聲吆...

玩耍的場所-紙廠就是遊樂園

圖片
玩耍的場所-紙廠就是遊樂園 往來二結.四結廠區的台車,也成了大家的玩具之。(大二結文化基金會提供) 對於紙廠長大的孩子來說,孩童時期可以遊戲的地方極大,在二、三、四結這一區,除了農村孩子會去的稻埕、水圳、竹圍、田園等地方之外,紙廠周邊的空間,更是秘密基地。 當時的中興紙廠裡設有游泳池,但要進去玩水也是有條件的,得先經過廠醫體檢才可以購票,而且僅限暑假2個月期間,並非免費,這對喜歡玩水的孩子來說怎麼夠!村裡的水圳、紙廠周邊的幾個水池,其實非常危險,長輩們也早已三申五令「不能跑去玩水」,大家還是抵擋不住清涼池水的誘惑,在水圳盡情地游泳、戲水,度過夏日午後時光。常常玩到傍晚回到家裡,換得「竹筍炒肉絲」作為晚餐,挨了一頓打。 除了水池之外,當時紙廠周遭有幾處木料堆置場,切成碎片的木料在這裡堆成一座又一座的小山,這樣的堆置場對孩子們來說,可是最佳遊樂場,經常可以看見二結街上的孩子們,接連爬到木料堆上,再一溜而下,就像溜滑梯一樣,跟著木料嘩啦嘩啦地溜下來,全身都是木屑也不要緊啊!可以玩最開心。 在那個運輸還不便利的年代,四結、二結廠區設有裝載的輕便車道,經常有工人推著裝滿紙漿的台車運送,孩子趁工人不注意攀上車側,從台車中挖起一大丸紙漿,將紙漿搓成竹管大小,塞入自製的竹管氣槍中,就可以互相彈射,或是直接砸在玩伴身上,大戰幾個回合。紮實的紙漿「啪、啪、啪」打在身上,每個孩子都哎哎叫,又痛又疼,不一會兒,就多了好幾坨大大小小的紙漿黏在身上,還不免留下幾個瘀青印記。 與紙廠相伴的童年時光,紙廠的沉澱池、木料廠或是輕便車,在大家眼裡,都變成了一座座充滿樂趣的遊戲場所。因著紙廠的環境,大家有著與其他人不同的共同回憶,還有一篇篇在「紙廠遊樂園」所留下的精采故事,令人回味無窮。

童年回憶也包含打工人生

圖片
童年回憶也包含打工人生 圖為紙廠運動會的負重比賽。(林安德拍攝 / 林誠賢提供) 在那個物資不豐裕的年代,許多孩子往往透過打工、撿拾物品賺取微薄的工資來貼補家用。在當時,紙廠內外便有許多不同的工作,讓孩子有豐富打工經驗,不管是紙廠內的工讀,或是紙廠的外包工作,都是許多人打工、賺外快的好地方。 以往紙廠的鍋爐是燒煤炭的,燒鍋爐產生的煤炭廢棄物中,有時會有燃燒未完全的炭渣,這些炭渣可以拿來作燃料使用,在打鐵工廠、力阿卡廠、廚房等許多地方都會使用,因此當時會有商家專門收購炭渣來作販售。 因此,當紙廠將燒過的炭渣送到堆置場後,大家會一起去撿炭渣(khioh-gara),一群孩子就在餘溫尚存的炭渣堆中翻找著,邊翻邊找還要邊喊燙,當找到燃燒未完全的炭渣時,趕緊放到籃子裡,最後一起帶回家,等待廠商來收購,這也是許多孩子賺外快的好方式。 升上小六、國中後,體格健壯許多,就可以開始做些比較粗重的工作,收入也會較穩定,像是在紙廠內的檢紙部門,幫忙整理、搬運紙張;紙廠的營繕部門,則是整理設備、為機器設備的橡皮戳洞;如果在貯木場,做的又是幫外包商黜柴皮(thuh-tshâ-Phuê)、剁柴目(tok-tshâ-ba̍k)等工作,以便能讓紙廠製造出品質更好的紙漿;當然還有整理包裝物品的廢棄鐵線,將彎曲的鐵線用力扳直,以便日後可以再次使用等。 隨著紙廠日漸蓬勃的發展,廠內外經常會有規模不同的營造工程,這當然也是工作的好地方,年紀小一點的,可以幫忙整理舊房舍拆除後遺留的磚塊,清除磚上的水泥,再交由營造商收購。年紀稍長的比較有體力了,便可以到營造工地幫忙,做些搬磚塊、拌水泥、搬運水泥等粗重工作,這些工作雖然粗重,但工資也較為豐厚些。 這些工作多是粗重活,雖然辛苦,但孩子們也還是咬著牙撐過來了,紙廠長大的孩子,童年不只有玩樂,回顧到現實一樣要為家裡付出心力,很努力地實踐「讓家裡過得更好」的小小幸福願望。